总算赶在电影上映看完了原小说,几点浅薄的感受暂时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自己对那段历史的了解真是空白,书里所有人物的经历都不足以用”苦难“来形容,因为它比苦难更煎熬更无望,同时由于死亡很随意,以至于大家完全撇开思考自得其乐的生存,而这里的“乐”指的是还有草汁儿嚼嚼,还能闭眼休息以及知晓醒来。
2、有些描写让人看哭了看笑了看了好几遍都在嘴里咂吧着不敢消化。比如:“每一镐落下,大荒地都通过镐头和他的臂骨撞击他的内脏,而不是他的手臂和镐头撞击大荒地。因此不是人垦荒,是荒垦人。”“化在眼里全是热泪,冻得又瘪又硬的两个眼珠开始热胀冷缩,钻心的痛。”“中药铺的铺主正把一张通缉令从门板上撕下来,递给自己正在路边大便的儿子。”
3、结尾的几页文字看完之后即刻慌张的还想往后翻,觉得怎么就,怎么就结束了呢?
4、说说陆焉识,不是铮铮铁骨,是个有血有肉的知识分子,有尊严和原则但不严格。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智慧,特聪明一人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盲写,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记录逃跑路线、去各生产队演讲、乔装打扮找婉喻……太多聪明的事儿,让人觉得这家伙真有意思,无功无过也不图任何东西,却特容易作为标杆性的亮点处在人群中间。从公子哥到死囚再到老伴儿,老几没想到婉喻竟然可以从一粒影子逐步蔓延至自己生命的全部;一生喝过大洋的墨水,啃过草原的根渣,还有来不及吃的蟹肉蟹膏,但最终都敌不过习惯的自由。
5、我没有想到婉喻几乎成了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角,性格蜕变让人惊喜。从最初的小角落里走出的包办婚姻女主角,是低到尘埃里的形象。随后单手照顾家庭,培育孩子,还要为丈夫请命,全文却从未提及婉喻的泪,如此极端的几十年,婉喻怎么会没有无助绝望落泪的场景呢,或许如书里描写的一样“同时发生于他们的事情,可以给看的美好,也可以给看的庸常。婉喻在信里跟他重新过一遍那些日子,把它们过成了好日子。”婉喻一直都有一颗宁静而有烈度的魂,她的信念来自陆焉识,这个第一眼爱人无论其举止气息如何被掩盖被扭曲,她都能在第一时间感触到最初的模样。当陆焉识能够日夜陪在婉喻身边,陪她聊天吃饭,陪她出走远方的时候,婉喻却不记得了。
婉喻只记褂一件事儿,焉识能赶回来,但是路很远,要慢慢来。
演出来该有多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