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8
假期结束后与 Philip 在日历上标注了 10 月大致安排,发现从14号起至月末我们会陆续接待三组来自 Airbnb 上的房客,这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有很多工作须提前完成。
国庆假期之前主卧洗手池下水器坏了,买了一年有余的镜子和衣帽挂钩尚未安装,次卧房门当初装修时没有锯规整,导致开关困难。
咨询小区物业,想问下是否能推荐师傅上门维修,迟迟没有答复。上网选了玻璃贴纸、下水器,顺便买了 “维修服务”,感谢互联网时代。
自从被评为 Super Host 之后,我们总想做得更好,比如提供多样的早餐、制作周边城市一日游线路图以供参考、准备钥匙扣类型的小挂件礼物等。
在之前接待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某些文化和理解差异。比如:我们会购置备用毛巾以满足欧美入住客的需求;我们会详细介绍物品使用和摆放规则,避免内地入住客因羞于询问而产生误解;我们会询问所有人的作息时间,方便控制交谈时间。
除了实战经验的积累,我们出行的住宿方式也会首选 Airbnb 来体验 “别人家的房间”。
春节在巴厘岛乌布第一次住 Airbnb,别墅座落于稻田边,热带植物缤纷,推门就是自家泳池,很惬意。相比我们早出晚归的度假方式,隔壁两位欧美人经常在庭前晒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主人 Mega 从事酒店服务行业十余年,现在自营三间别墅,无论是预订交流、早餐提供还是卫生清扫,都能体现服务的细致与专业。
第二次 Airbnb 住宿体验是今年六月在香港康城一个安全清静的小区内,房屋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三室一厅,整洁温馨。进屋玄关处挂了一面小黑板,上面贴满了往期住客的留言与照片。
我们无论住宿或经营,都会有意收集使我们Airbnb变得更好的建议和想法,因为这趟有趣的经历一直让我们受益并乐在其中。
Day 9
早上 74 路公交车又犯毛病了,原本10分钟一趟,等了 20 分钟才来。即使司机挂出了“客满”的标牌,还得拼命挤上去,以免误了下一班换乘公交。
我计算过从家到公司的各种路线,地铁准时准点但是时间不占优势,公交直达公司食堂门口但是中间需要换乘 2-3 次。我多选择公交出行,但也有一些备选方案,比如:早上 74 路公交车又犯毛病了,原本 10 分钟一趟,等了 20 分钟才来。即使司机挂出了“客满”的标牌,还得拼命挤上去,以免误了下一班换乘公交。
乘公交上下班这么久,什么情况都遇到过,预备方案也随着突发情况而增加,这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吧。来这里上班一年有余,不超过五个早上是 8:45 才到公司,当时会有点紧张,所幸公司不执行打卡考勤制度。
目前家到公司平均交通用时 80 分钟,规律包括:七点半之后再上高架百分百大堵车;周一七点前一定出门,因为上班人最多,挤公交需要很长时间;周五早上公交人少,但最迟 7 点 10 分出门;别小看这 5-10 分钟,错过了就得多等半小时。
上下班高峰期,我经常被困在动弹不得的公交车厢里,侧摸不到扶手,上无吊环可抓,只好一手护着兜里的手机,一手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肉身碰撞。
售票员很辛苦,一边引导乘客往各种缝隙里走动,一边维护车内尊老爱幼的传统提醒大家要及时让座。不过总有些人扮耳聋眼瞎,司机听到售票员嗓子都喊干了还不见“有心人”给孕妇让座,只好按下循环播放“请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广播按钮,像紧箍咒一样扰得烦闷清晨如一枚定时炸弹。
人工售票车上的售票员主内,管理上下乘客的秩序;而司机主外,前看交通灯,后观被超车的潜在风险。以前在公交车上被突然的刹车引发一个趔趄时,我一定会在心里对司机骂骂咧咧,后来亲眼目睹车窗外突然窜出的疾驰摩托车导致公交急停时才意识到其实司机比谁都紧张和小心,而且无人售票车上的司机更难做,又当爹又当妈,真的需要向他们的辛苦敬个礼。
上班路途遥远,每天拥挤是常态,要么换方式,要么换心情,人生路选择很多,唯一不要和自己作对。
Day 10
国庆节后连上三天班,才发现今天还是周一,那种感觉真的特别酸爽。
上午参加了一个无聊会议,为了迎接股东审计团队一行 4 人,公司召集各部门经理和联系人坐满大会议室,听我方代表如何表决心配合好这次工作,听对方代表宣读审计方案。其他人傻愣着坐了一个半小时,散会。重点是在股东审计进场前已经开过一次大会,要求各部门限时提交的各种资料也都完成了,所以个人无法理解该次会议精神。
昨晚在网上预约的木工师傅今天中午来家里修门以及装镜子和衣帽架。下午临上班时打电话问了 Philip 装修进展,他说还成,就是打钉子和削木板弄的满屋子灰,晚上回家一起好好打扫。
晚饭期间不知谁起头想核对下我们之间的借贷流水,翻开电子账本(挖财 App),发现 Philip 记录从我这借入金额小于我记录的贷出金额,那怎么行。我们一条条核对原始记录,先把借贷相同金额的抵掉,再看剩余记录哪里出错。我的会计基础本来就不稳定,再加上 Philip 总是插嘴打断我的思路,一时半会儿还真就摆不平这借贷关系了。我对他摆摆手,想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演算下,折腾好半天终于让他明白,我这个大腿他是抱定了。
饭后打扫卫生时顺便收拾小物件,我在茶几下的抽屉里找到一个戒指造型的球状指南针,摸起来黏糊糊,随即丢给 Philip 让他擦拭干净,还问这个是什么玩意儿。他说是装在山地车上的带指南针的铃铛,不过铃铛有了,车还没影。
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清脆的巨响,继而是绵延的颤音,感觉要把我所有听觉吸走,瞬间被吓破胆。我本能地回头看到 Philip 一脸鬼把戏得逞的笑容,自己脑中瞬间有无数只草泥马跑过。
“你神经病啊!”我吼道,Philip 立马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皱着眉头在自己两边耳朵各触发了一次铃铛。
“你明天睡醒前,我一定要拿铃铛吓你。”我不解气地说。
“什么时候都行,但不要在我睡觉的时候好么?”他哀求道。
“不行,你越抵抗,就越有效。”气还没消呢,就敢跟我谈条件,我暗想。
不过后来的事儿不记得了,反正当晚家务活 Philip 全包。
Day 11
深圳终于入秋了,长衫长裤上身,夜里裹着毛毯。
TVB新剧《律政强人》尽管才看到第五集,但够格被评为五颗星了。为很久没出现这么高质量剧集点赞,想一口气看完的情绪又回来了。
方中信的魅力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多看一眼便心甘情愿被迷倒。个人认为,方中信演戏风格不易模仿,很大部分程度取决于他个人魅力,成熟稳重又安全,每次出演的角色表面不苟言笑,但又混杂了个人小幽默,这点在《仁心解码》里表现得更明显。这部剧里他饰演的是一名出色但贪财的事务律师张强(有点不能理解为什么会给主角起这个名字),处理案件时先谈价格,再谈公义。被迫卷入大律所的权力斗争,与廖启智饰演极度嗜权的KC Lau有很多对手戏。
好久不见的廖启智此次回巢拍剧,演技满分。郭少芸饰演的全能秘书 Pat 姐举手投足间有种义气仔女的江湖豪情,就算是配角,一样有主角风采。
这部律政剧出色的地方是:1、开篇突出全港排名第一的华资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KC Lau 的强势、阴狠的形象。开放式结局给足了观众想象力,虽然 KC 落马,但罪不入狱,依然有机会与张强打对台。2、随着剧情的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线索交叉重叠,是非黑白界限模糊。作为代表律师,只为当事人做最有利而非最正确的选择。
还有一个亮点是后生仔何广沛饰演的一名师从张强的实习律师,第一次看他演戏,认真不浮夸,把刚走上社会的律师仔形象演得书生气有余而努力劲儿十足。
最后补充一个小知识点:香港律师分为大律师和事务律师两大类。大律师是出庭律师,独立执业;事务律师则有处理刑事诉讼的范畴,但只占总业务量很小比例,更多业务来自于公司上市、并购、破产重组等,事务律师可以合伙成立律师事务所。
我要去看《Legal High》了。
Day 12
昨天发了一封简历给师兄,让他提些建议。他评价写得太简单了,要突出重点,适当吹嘘。再回看自己的简历,用白描手法罗列事实确实很白开水,也不知道是不是平时写审计报告的后遗症。我挠挠头,重新打开以往的工作档案,开始罗列。顺便打印目标公司对心仪岗位的招聘需求清单,用来核对自己是否有对应工作经历以匹配。
审计工作以项目为中心,最终结果是一份审计报告,在职三年所有项目资料我都归档为对应的文件夹,以便查找和回顾。只是将重点项目包含的上百个文档转换成突出个人工作表现的三行描述,真的让人发愁。
列完重点项目提纲后重温底稿资料和实施过程,在审计报告寻找数据支持。有时候逼自己专注拼命想会有些作用,哪怕是干巴巴的语句,到底算是转换出基本内容了,在此基础上进行润色就会快些。
丰盈了几个案例描述后,在知乎上搜索关于简历字体以及兴趣爱好的表达,接着返回来继续填充内容。把正文宋体换成了华文细黑与 Calibri,确定版式之后另存一份 PDF 格式简历。
这一页纸内容让我修改了整整一天,因为每句话的后面都需要我准备好一个故事。这虽然只是关于自己简要经历的一张纸,可我还需要意识到这张纸概述内容的全部背景以及延伸性可能。求职是个技术活,在于平常积累,也在于集中攻克。
祝我好运。
Day 13
从朋友圈得知“天真蓝”在深圳开了分店,立即预约去拍一组证件照。
几年前在微博上关注了“天真蓝”,Naive Face 清新可爱,证件照严肃不死板,样片看上去都非常明亮,拍出的任一种形象照还真的混入了一丝天真感。某次去上海 CP 时发现实体店就开在对面街边,这次终于有机会体验一下。
拍照采取微信预约制,一天 15 组。拍照时间提醒、底片完工下载等都通过微信发送通知。预约到店后会给客人安排化妆、试衣等服务。
给我拍照的是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我告诉摄影师鉴于自己高度近视,麻烦他待会儿提醒我镜头在哪儿,不然眼神会漂。
摄影师右手扶着相机拍照,左手握拳放在镜头下引导我的视线,真是养眼又细心。期间还根据披肩发是否需要露出耳朵、是否露齿笑分别拍了样片以帮助选择。
最后决定拍露耳不露齿的白底蓝衬衫形象照,不过看到样片我又觉得这对于证件照来说欠缺一点专业感,在征求了摄影师的意见后,换成了白衬衫搭配西装的经典造型。一小时后拿到完成品,我随手更新了自己在 LinkedIn 上的形象照片。
回家路上突然想起要查看学位证编号以完善深圳市社保网站个人调户申请表,但是忘了这周几被人事部办理户口调动的 L 同事不负责任的办事态度气伤了,本想大书特书,现在竟然快忘记了,这就是所谓的“庸人自扰”吧。
我们总是在上一秒特别斗气,甚至火冒三丈在所不惜,事后理性分析会发现“伤心伤肝”不益健康。后来看到一句话,教人们在愤怒顶端的时候开个小差,数个“一二三四五”,或许就会减少因为被情绪恶魔一时控制而导致更多的错误。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真的很坑人。不过我个人的情绪管理一直很差,尽管会主动提醒自己要理性思考,但还是会索要时间来耍脾气。这一年来让我在情绪控制方面受到最多启发的是Philip,他一直实践着“无益于问题解决的情绪都需要尽量避免”的观念,让我非常佩服。而我总是借着Philip赋予自己的“情感特权”一边无理取闹,一边心悦诚服。
认识自己的路途,道阻且长。
Day 14
今天终于周五了。
早起先手洗因昨晚犯懒而搁置一旁的脏衣服,Philip 弄好早餐后进屋问我洗漱没,我撇撇嘴,没想到换来一系列催促。
“别急着洗衣服,先去洗漱,抓紧时间!”
“洗完了没?快去吃饭,抓紧时间!”
“吃饱了没?快点出门,抓紧时间!”
我差点就跟他兵戎相见了。
回到办公室收到师兄对我简历的修改建议:1、通过加粗方式将优秀工作经历突出显示;2、加上在校期间的表现,参加的校园活动或者获奖情况;3、简历内容超过一页纸没问题,保持美观整齐就好;4、增加“通过英语六级”的内容,如果分数高就写分数;5、对用词歧义的解释和确认。
看到师兄罗列的这些建议,我特别感动和感谢。8月深圳校友会,我们第一次见面,师兄比我大一届,但是思维方式、表达能力远在我之上。这次咨询他关于简历编写和职位内推的事情,前后经历半个多月,师兄每次的回复都很详细,让我非常感动,因此需要更加努力准备去面对新挑战的每一步。
正式进入职场之后会发现,有人愿意提供帮助是自己莫大的幸运,而这些帮助或大或小都对个人的前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我们需要感恩的同时更不能辜负了这些建议和指导,尽快吸收经验将这些机会转化成自己寻求改变的砝码。
努力,加油。
连续写作的成果开始有了一点反馈的苗头。国庆期间参加广西师大出版社发起的讲故事活动,关于梦到奶奶的那篇文章入选了,随后收到他们寄出的赠书《坐上冰火箭去太阳》。
周五临下班时收到来自香港旅游发展局员工的一条私信,她问我能否授权转载我发布在穷游网上关于香港万圣节的一篇文章。我答应她晚上回家再做些修改,然后把原稿发到指定邮箱。
要坚持写一年呢,不能着急。
Day 15
个人朋友圈的减产
回顾自己的社交信息,基本上都遵循一开始新鲜踊跃到逐渐减产无趣的路径。微博和微信各有千秋,但是微信的封闭性带来信息阻滞更严重,朋友圈正进化为负营养化的垃圾桶,让我不得不远离。
很讨厌“不得不”这三个字,但自认能力尚未强大到不受任何不情愿的人事物控制。
不得不加对方为微信好友,不得不屏蔽对方朋友圈但又不能加 TA 入黑名单,不得不受人之托转发一条消息……何苦互相折磨?
最初接触微信就是想和认可的朋友家人们分享下生活趣事,谢绝社交与工作。后来公众号内容越来越多,互加微信号成为了一种寒暄方式,大势所趋之下也不好拒绝,毕竟自己也是新时代社交方式的受益者之一,这些变化暂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可惜朋友圈的演变并没有朝着让人省心的方向前进。
垃圾公众号急速涌现,垃圾文章堆满视野缝隙,垃圾小广告无孔不入。毕竟东拼西凑打着“养身”、“爱国”、“惊悚新闻”等虚假标签的文章制作成本极低,但获利轻松又高额。按照“不转不是中国人!”“不看后悔,看完速删!”“二奶惨遭报复……”这种试探人性愚昧和邪恶程度的标题编辑负营养文章,我一天完成 200 篇完全无压力,可这种赚钱方式会让我折寿。
微信平台开始出台举报政策,果壳一条条辛苦辟谣并解释科学依据,但终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就如同网上对于朋友圈出现大面积垃圾营销信息的一则笑话“昨天在朋友圈转了很多信息,觉得很有成就感。刚才我粗算了一下,经过我的转发,我全家人应该至少能活到 3031 年。” 我欣赏的找总裁 heather 也表达过类似观点,“每次看到这种,觉得自己不转好像对不起父母,但是转的话实在对不起他们这么多年供我读的书。”
虽然我创造不出高质量的文章,但主动关闭朋友圈,驱逐生活中的垃圾信息,是我能做到改善个人生活的一小步。但考虑那些我乐意主动联系并想要互动生活的家人朋友们,现阶段采取的折中做法是仅在睡前十分钟开启朋友圈,快速浏览消息,做出对应回复,然后关机睡觉。
尽管我还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但做好自己总没错。
时间很昂贵,我希望自己能让它物有所值。
Day 16
这是被 Philip 整得又哭又笑的一天。
美好周末的早晨七点被 Philip 吵醒,软磨硬泡也要拉我起来吃早餐。昨天入住的房客今早9点在家附近的职业技术学院参加韩语等级考试,因为我们答应提供早餐,所以 Philip 七点端上了玉米粥和流沙包。
Philip 说,跟我们一起吃早餐吧,再不来吃就没有了,你吃完早餐再睡也来得及呀……
我咬着牙起床正洗漱,Philip 又“噔噔噔”跑过来问我:“洗好了没有呀?不要生气嘛~来一起吃早餐。”
我真想一个枕头拍晕我自己。
中午大太阳,出门计划取消。去超市买了鱼、肉、土豆和丝瓜准备做午饭。Philip 清洗鲫鱼的时候疑惑鱼嘴怎么老是张着,还顺势把它凑在自己嘴边模仿形状。我说你别动,我要拍一张留念。之前听 Philip 妈妈说他很内向,在家不太说话。可我认识的 Philip 总能出乎意料地制造属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趣的记忆。这也是我们互相促进各自变得更好的一种表现吧。
家庭影院歇业很久了,今晚一起看《盗梦空间》。开篇两分钟,Philip 激动得拍着我说:“快看!注意留心这个老人,结尾还会出现。” 我瞪了他一眼。
世界就安静了一小会儿,当电影场景从华贵的酒店切换到动乱的房间时,Philip 问我:“看懂了吗?这个讲的是梦中梦,厉害吧!”尽管在场景切换时我没那么快反应过来,但为了被打断的思绪,还是狠掐了他一把。
随着剧情的推进,造梦原理的演化开始变得精彩和烧脑。梦境画面立体感十足,不禁让人专注体会这些几何迷宫的奥秘。当年轻的梦境师正要将手掌放置于2米高的镜面上时,Philip “哗”的一声提前模仿镜子碎裂的声音,他终于让我愤而起立,一句话也没留下就走去厨房弄晚饭了。
明明在看电影之前我清楚地问他为什么想看第二遍,他回答说电影非常精彩,但是很多内容他都忘了。难道是我神经错乱听错了?
Philip 随后从沙发上弹起来,急慌慌得跟我道歉,说再也不剧透了,连声音也不会发出了。我让他把自己锁在厨房里完成晚餐,我一个人去沙发上躺着当大爷看电影。
What a day!